close

每天8時不到,龐德恆(右)就和同住的磨刀匠開始在街頭找活,同為鐵匠的他倆動作嫻熟,5分鐘就能磨好一把刀。胡媛媛攝機車借款記者 胡媛媛
  一把鈍口的菜刀“行走”在一塊灰青的油石上,伴隨著“嗞擦擦”的聲音,刀刃慢慢變得鋒利起來。幾分鐘後,菜刀主人用大拇指試了試刀刃,順勢又將拇指關鍵字往上一揚:“好手藝!”
  即便是身處街頭一隅,二手餐飲設備買賣所有“行頭”也僅是一張長板凳、一個小提籃還有幾塊磨刀石,60歲的龐德恆卻將磨菜刀的活幹得格外細緻。作為長沙市區為數極少還在走街串巷的磨刀匠之一,30年來老龐目睹著腳下的阡陌小巷變成了高樓社區,唯一不變的,是他肩膀上的那副擔子和一句“磨剪子咧搶菜刀”的吆喝。
  5分支票借款鐘磨好一把刀手勢勁道最重要
  每天8時不到,龐德恆就和同住的磨刀匠開始在街頭轉悠。從他們租房所在的南門口出發,一路穿街巷入社區,長板凳一頭的小喇叭時不時吆喝著“磨剪子咧搶菜刀”,引得不中古餐飲設備少行人回頭側望。
  “過年時這幾把菜刀輪番著剁雞鴨剁骨頭,好多都有了缺口,你看看還能磨磨不?”在豐泉古井社區的小巷裡,一名白髮娭毑從廚房跑出來,喊住了龐德恆。“沒得問題喲。”老龐騎坐在綁滿磨刀石的長板凳上,先將菜刀缺口在水泥地上磨平,動作嫻熟地從小提籃里拿出自製磨刀劑,倒在一塊灰不溜秋的小石條上。“別以為磨刀簡單,光磨刀石的選擇都有講究。”伴隨著“嗞擦擦”的聲音,老龐忍不住展露起自己的“專業知識”:缺口的一般要用粗石,鈍口的使用油水,至於青石,那是為剪刀準備的。“磨刀時抬腕要輕、下手要重,這樣才能將勁道集中在刀刃處,才能越磨越快。”
  3把菜刀15分鐘搞定,娭毑提刀回廚房砍了幾刀排骨,高興地向左鄰右舍吆喝起來:“哪個屋裡還有不靈光的菜刀,這個師傅磨得又快又好咧!”
  走街串巷30年變與不變感觸多
  老人的誇贊讓龐德恆有了幾分感慨,他拍了拍所坐的板凳:“30年了,這老伙計一直跟著我,工具沒變、吆喝聲沒變,但眼前的人與物卻變了太多太多。30年前只要我們出現在巷子里,等著磨刀的人排長隊,現在日子好過了,走一天能磨個上10把刀算不錯了。”
  龐德恆的老家在河南漯河,那裡曾經是全國聞名的“鐵匠之鄉”。“紅火的時候,一個大隊有六七個打鐵的爐子,每個爐子前圍著一二十人,拉風箱、制模、打鐵各司其職。”隨著鐵器的需求減少,諸多鐵匠面臨著轉行,龐德恆便跟著老表來到長沙當起磨刀匠。“那是1987年,長沙的磨刀匠數量不少,大都來自我的家鄉。”龐德恆回憶,那個年代里朴素節約的觀念根深蒂固,磨刀行相當紅火,磨一把刀5角錢,自己每個月能賺上兩百多元,收入算是很可觀了。
  如今長沙還剩多少磨刀匠?龐德恆掰起了手指,“一二十個吧,基本上都是漯河人。”平日里,這些漯河磨刀匠三五成群租住在一起,天氣好時出外找活,遇到雨雪天炒兩個家鄉菜、溫一杯小酒,說起老家那些事來也能過一天。
  磨刀擔挑起一個家 堅守中有快樂
  龐德恆說起遠方的家,眉眼裡溢滿著笑意。他說,兩個女兒大學畢業後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工作,思慮到老爸的辛勞,幾次讓他回家享清福。“她們不知道,這些年來都虧了這副磨刀擔,才支撐起了我們那個家。”
  多年來的磨刀生涯里,龐德恆養成了一個習慣,中午無論走到哪兒都會找一家最簡單的小飯館填肚子,有時是一盤蛋炒飯,有時是一個沒有太多葷腥的盒飯。“節省下來的錢都要寄回家去,孩子們的吃飯、穿衣、上學,都靠這一把把刀磨出來的。”
  如今龐德恆已年過花甲,可他卻早打算好,只要背得起擔子就會一直幹下去,或許會成長沙街巷裡最後一個磨刀匠,但在這份堅守中他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。  (原標題:30年走街串巷磨刀擔挑起一個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y99xywa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